其他

预告 | 第十九期“学与思”读书交流会《乌合之众》

2016-12-12 华师政治学社

第十九期 “学与思”读书交流会


活动书目介绍

《乌合之众:大众心理研究》

作者:古斯塔夫·勒庞


《乌合之众:大众心理研究》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,作者层层分析,逐步推进,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,深入透视了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、群众的反叛、大众文化、受别人支配的自我、群众运动、人的自我异化、官僚化过程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。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,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,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,而与此同时,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,极端化、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,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。该书受到了弗洛伊德、罗斯福、戴高乐、丘吉尔、梁启超、梁启勋、周作人等人的赞誉和推崇,尽管语言辛辣、观点极端,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感受到天才般的洞见。

 

书目摘录


>>>1<<<

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:首先是一个人个性的消失,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于同一件事情。


>>>2<<<

群体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,而涉及到普遍利益的决定,只能由杰出人士的决策中心来作出……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,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。通常情况下我们说“人民群众”,以强调我们在智力上所占据到的优势,但事实的真相却是,“人民群众”绝不比任何一个人更聪明,反倒是他们的愚蠢是有目共睹的。


>>>3<<<

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,他的行动完全听凭一种陌生力量所主宰。这时候,他的心中笼罩着的是一种悲怆的感情,这种感情会让他表现得完全像另外一个人。并不是每个人都必然被群体所传染——但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的话,那么他就会沦为群体感情的敌对方。被传染了的群体以他们那完全非理性的力量主宰着这个世界,他们尽可以为所欲为,直到他们在行动中的群体不断分化并消散,这种极端情绪才告消失。


>>>4<<<

群体渴望强权……群体从来都不会听命于温和,而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……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,而对强权低声下气……领袖之所以会拥有如此的权威,是因为群体的奴性心态。可以说,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,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,而是当奴才的渴望。


 

看看小编怎么说

 

《乌合之众》的当代意义,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。只要读一下此书便可知道,勒庞显然并不具备方法论的头脑,他对人群和集体行为的突出特征有相当敏锐的把握能力,但是他并没有对它们作出令人满意的说明。

 

在我看来,此书的第一卷带有明显的观点立场,十分偏激,煽动性极强,更适合作为一篇演讲稿。而如果读者不假思索便相信了,那么读者很可能就变成了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中的一员。

 

勒庞也说了不少不值得一说的话。我们看到,这本书内容并不平衡,观察的质量不平衡,根据观察作出的推论也不平衡。它充斥着各种观点,有些正确而富有成果,有些正确但并未结出果实,还有一些肯定不正确,但是有助于启发正确的观点,不幸的是,也有一些既不正确也无成果。

 

因此,那些详加分析便会歧义纷呈的观念——例如民主、社会主义、平等、自由等等——所以具有神奇的威力,只是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空洞的政治口号——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实现的希望,好像全被它们集于一身。

 

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是这样的“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……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打动……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,对强权低声下气……在某些情况下,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,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,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。

 


相信你阅读此书后

一定会对群体的观念有新的看法。

如何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解析最为我们所熟知的“群体”和“集体”等观念?

如何看待书中对群体评述的合理及偏见之处?

再反观不久前的美国大选和英国公投脱欧,

如何用书中的群体和行为解释这些现象?


我们邀请了政治学社的学术指导老师阮思余副教授,与我们共同进行思想的碰撞。


 


活动时间与地点

活动时间:12月14日(周三)

晚19:00

活动地点:文科楼二楼会议室

 


活动嘉宾

阮思余副教授: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专栏作家,中山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制度、政体理论、底层政治与研究方法。

 

我们与你不见不散

一起进行思想的交流


文案 | 乡智洋

 监制 | 唐娜嫣 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可看全书速读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